首页

餐桌下棉袜酸臭脚fj吐奶

时间:2025-05-29 20:50:57 作者:国画大师黄宾虹后人:真迹尽归公有 家中悬挂复制品 浏览量:47654

  中新网杭州5月29日电(曹丹)“他说,自己的画要50年后才能被人读懂。”在浙江省博物馆的展厅里,黄宾虹外孙女赵茹理望着墙上的画作轻声说道。

  作为大师的后人,赵茹理选择在退休后以志愿者身份,为观众讲述黄宾虹的艺术人生。

5月22日,黄宾虹外孙女赵茹理(左二)在浙江省博物馆为观众做志愿讲解。曹丹 摄

  “厨房之外,皆可取走。”1955年,黄宾虹逝世后,其夫人宋若婴携子女秉承遗志,将万余件书画藏品悉数捐献给国家,由浙江省博物馆统一接收、保管。

  如今,这些珍藏构成了浙江省博物馆“黄宾虹艺术体系”的核心。在近期举办的“天地人——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六十周年艺术展”中,160余件(组)经典作品、珍贵画稿和手稿与公众见面。

  “家中悬挂的,只有复制品。”赵茹理说,虽然真迹尽归公有,但外公“守正创新”的艺术精神始终在家族中延续。

  展厅入口处,一张摄于1950年前后的老照片格外引人注目:一位清瘦老者伏案挥毫,银须鹤发,凝神专注。那是黄宾虹晚年居于杭州栖霞岭时的珍贵影像。

  “我就是在这栋老宅里出生长大。”赵茹理回忆道,虽与相差99岁的外公未曾谋面,但她从家人口中得知,晚年外公每日“看山读画”,在西湖畔锤炼笔墨。黄宾虹的画案临窗而设,窗外是苍翠宝石山,案头堆满古籍画稿。

  1865年生于浙江金华的黄宾虹,早年致力科举,不到30岁却毅然放弃功名参加反清革命。“那是他与旧时代的决裂。”赵茹理志愿讲解时,常将外公的作品与其人生经历、生活故事交织,“外公是文化的传承者,也是创新者”。

4月29日,观众在黄宾虹作品《黄山汤口》前驻足拍摄。曹丹 摄

  黄宾虹擅画山水。他的艺术风格历经三变: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,疏淡清逸;中年投身革命,苍厚凝重;晚年提出“道咸画学中兴”,笔墨臻于化境。他将画家功底、文人情怀与救国使命融为一体,既扎根传统又勇于突破。

  尽管总结出“五笔七墨”的创作心得,但黄宾虹生前却未获应有关注。然而,黄宾虹似乎并不在意。

  “他总说,自己的画要50年后才有人懂。”赵茹理笑道,当年常有乡野老农来家中观画,竟能辨出画中是晨雾还是夜雨,黄宾虹总是欣然赠画——知音不在庙堂,而在民间。

  也如黄宾虹所言,他的画在去世五十年后被越来越多的人读懂。2017年6月,中国嘉德春拍,黄宾虹92岁绝笔之作《黄山汤口》以3.45亿元成交。

  赵茹理曾是一名老师,退休前,她将自己教书育人的心得,汇编成自传——《勾枝点叶》,“外公用画笔‘勾枝点叶’,追求美好的艺术,我在三尺讲台上用粉笔‘勾枝点叶’,书写自己的人生路”。

  如今她通过志愿讲解,让黄宾虹的艺术精神持续传递。

  “外公用九十多载的光阴,证明了最深的墨终将沉淀为最亮的光。”她这样告诉观众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日本一邮递员丢弃近3000件快递 原因竟是“配送不完”?

中国驻圣保罗总领事余鹏在开幕酒会上致辞说,8月15日是中巴建交50周年纪念日,同时也是圣保罗市的“中国移民日”。这两个日期的重合并非偶然,而是充分体现了中巴两国发展理念和两国人民精神特质的高度契合。

初秋的化德县早有凉意。祥华福利服装有限公司的厂房里正在赶工一批冬天的棉服订单,工人们在三楼缝纫车间边聊天边做工,楼下是两个今年新招聘的“90后”,正在直播带货。

应急管理部启动2024年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专家指导服务

两万余选手角逐宜昌马拉松

这个观点能在很多受访者的亲身经历中找到支撑。“信息缺失让人恐惧,但信息过量也是让人焦虑的。如今乱七八糟的信息摄入实在太多,比如某热搜上大部分都是无意义的娱乐八卦,至于社会热点话题,也有很多冗余琐碎的内容。”一位受访者谈到,接连不断的信息攻击带来的是消费主义大潮和无边无际的信息海洋,让人总会觉得空洞和焦虑。

车主注意!国内油价或压线下调

“00后”祖力凯尔江·艾斯凯尔是“北纬三十度”共享自习室的创始人,他曾经自制力欠佳,需要在一个学习氛围良好的地方才能沉下心来。高中时期他就梦想着在喀什市成立环境舒适、安静的适合年轻人聚集、学习的场所。在大学期间,他兼职打零工攒了一些钱,毕业以后就着手开设这家自习室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